5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回信中號召廣大青年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厚植愛農(nóng)情懷,練就興農(nóng)本領,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yè)。回信迅速在校研究生會掀起學習熱潮,同學們紛紛表示深受鼓舞、振奮人心,作為農(nóng)科研究生,對自己研究生學習生涯的學習規(guī)劃和未來人生奮斗有了更為明晰的目標。
5月7日,為慶祝五四青年節(jié)的到來,號召校研究生會青年黨員、團員傳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回信精神,校研究生會團支部在鳳陽校區(qū)西區(qū)種植園舉行了“青研奮進 愛農(nóng)興農(nóng)”五四主題團日活動暨學術文化節(jié)科研觀摩活動,組織支部成員深入到研究生同學的試驗田中,在交流學習中共同進步,深切感受農(nóng)科類研究生科研實踐一步步的扎實行動和豐碩成果。
同學們一同來到種植園南側,這是學校玉米課題組的試驗田,田里正在進行春播甜糯玉米密植水肥一體化試驗。課題組研究生方習勝介紹:“這塊試驗田主要進行的是環(huán)境變量的玉米種植對照試驗,以此對比同一品種的玉米在肥料、密度、葉片朝向、覆蓋方式等不同狀態(tài)下的生長情況?!毖刂衩滋飰?,一字排開著黑色塑料軟管,這是試驗田采用的精準滴溉水肥一體化技術。將肥料融入水中,通過細小的軟管埋入玉米田壟覆蓋膜下面,以滴灌的方式滿足玉米對水肥的需要,有效解決了玉米種植時的精作難題。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xiàn)了節(jié)水節(jié)肥,降低成本,在關鍵期能提高肥力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生產(chǎn)綠色食品;同時,能夠在玉米生長初期達到苗齊苗勻苗壯的效果,提高有效穗的穗數(shù),降低空稈率和突尖,提高甜糯玉米整齊度。試驗田里地膜覆蓋方式主要有白膜、無膜、黑膜、褐膜4種,面對同學們的疑惑不解,余海兵教授解釋道:“覆不同膜,主要是出苗時期不一致,如果能將出苗時間提前,那么甜糯玉米就可以提前上市,反季節(jié)更能提高它的經(jīng)濟效益?!?/p>
這些整整齊齊的40cm高的青翠玉米苗,細看下來,竟是朝著同一個方向?!霸谟衩撞シN的時候,我們采用定向種植的方式,每一個種坑里我們會撒多粒種子,并且盡量使種胚向上,籽粒擺放方向保持一致。玉米出苗后,朝向不對的種苗還會被剔除”,方習勝說。這當然不是為了美觀才下的功夫,主糧農(nóng)作物的種植本身就是一件嚴肅而艱辛的事。而如此的精耕細作就是為了解決如丘陵地帶和山區(qū)土地面積緊缺的問題??刂朴衩壮蚴菫榱四芗哟笥衩追N植密度,在不損傷玉米果實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縮短玉米植株距離,以實現(xiàn)增產(chǎn)效果。目前普通甜糯玉米種植密度一般為每畝3000株左右,試驗田將試種的甜糯玉米種植密度按照每畝3000、3300、3500、4000、4500株進行種植對照,探索不同生長條件下最佳的種植密度。課題組的指導老師之一李少昆教授,曾在2020年采用MC670玉米品種,在新疆奇臺進行密植實驗時達到了驚人的畝穗數(shù)8642株,創(chuàng)造了畝產(chǎn)1663.25KG全國玉米高產(chǎn)記錄,而2018-2020年,我國玉米平均單產(chǎn)為畝均416.7 KG。目前這項技術已經(jīng)在我國西北地區(qū)推廣開來,課題組正在嘗試將該項技術向中部地區(qū)延伸。
在種植園最北側,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研究生公維勇、梅佳、石文彧所在科研團隊的露天試驗田,有一小片約30m2的土地,其上覆蓋著小麥秸稈,從秸稈縫隙里鉆出深棕色的大球蓋菇。大球蓋菇又稱赤松茸,其口感絕佳且營養(yǎng)價值極為豐富,深受人們喜愛,需求量快速增長,價格居高不下。目前,常見的大球蓋菇的種植方式以大棚栽培模式為主,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較高。試驗田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嘗試探索秸稈生料栽培大球蓋菇的模式。公維勇向觀摩的同學們介紹:“建一個大棚約1.5-2萬元,成本很高,而我們的大球蓋菇種植是直接在露天地里,像種植小麥一樣,而且只需要在土壤表面覆蓋小麥秸稈,不需要對土壤進行復雜處理,操作非常簡單,成本也低。”據(jù)他介紹,30m2的種植面積,一個早晨他們就采摘了近20斤大球蓋菇,每天都能出菇。但是相比大棚栽培模式,秸稈生料露天栽培出的大球蓋菇體積和品相略有欠缺,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探索。
臨近傍晚,課題組的同學們又來到試驗田澆水,而第二天的清晨,還有著一大筐的大球蓋菇等著他們采摘。水滴噴灑在土地上所激發(fā)出來的,正是收獲的味道。
觀摩結束后,同學們一同來到會議室交流一天的收獲。交流會上,校研究生會成員石文晴、劉麗琴分別暢談了自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原文的深刻感受,對新時代青年如何更深層次地弘揚和踐行五四精神分享了心得體會。(特約通訊員:馬曉輝 攝像:王偉杰 審核: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