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由我校李杰勤教授、王麗華老師和美國馬里安大學(xué)(Marian University)Paul W. Bible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我校詹秋文教授、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xué)拉法葉分校Yi-Hong Wang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的論文“A chromosome?scale genome sequence of sudangrass (Sorghumsudanense) highlights the genome evolution and regulation of dhurrin biosynthesis”,在國際著名學(xué)術(shù)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中科院一區(qū))在線發(fā)表。該研究在全球首次破譯了蘇丹草的基因組,對促進蘇丹草和飼用高粱及高丹草(高粱-蘇丹草雜交種)的品種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蘇丹草是高粱屬一年生飼草,具有分蘗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等優(yōu)點。該研究利用二代、三代及Hi-C測序相結(jié)合的策略,完成了蘇丹草材料S722的基因組組裝。組裝的基因組大小為715.95 Mb,10條染色體,雜合度為0.225%。組裝完整度BUSCO評估97.9%;同時完成基因組編碼基因的結(jié)構(gòu)注釋,得到35243個結(jié)構(gòu)基因,是全球首個完成測序、組裝的蘇丹草基因組。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蘇丹草的起源,蘇丹草大約在1.1百萬年前(MYA)與高粱分開。特別有意思的是,蘇丹草更接近現(xiàn)在培育的商業(yè)高粱,而不是高粱的野生種。研究人員以蘇丹草基因組為基礎(chǔ),利用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分析,定位到一個控制氰氫酸含量的位點,為利用分子標(biāo)記培育低氰氫酸含量的高丹草和飼用高粱及高丹草提供了技術(shù)支撐。
蘇丹草基因組的破譯為高丹草和飼用高粱及高丹草的生物育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本研究是安徽省飼草育種與研發(fā)團隊獲批安徽省飼草生物育種國際合作中心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特約通訊員:汪道兵 攝影:李杰勤 審核:崔廣榮 編輯: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