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宇萍帶領學院遴選的30位“大包干紀念館學生志愿講解員”前往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進行“展館里的思政課”,充分發(fā)揮革命文物和紀念場館對青年大學生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思政育人功能。
宇萍講述了本次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指出紀念館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鮮活教材,本次志愿講解員實踐活動,旨在使學生強化對改革開放史的認知、增強情感認同,使學生深刻領悟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深刻道理,切實將認同感轉(zhuǎn)化為接受和擁護黨的領導、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強大力量。
在培訓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對照講解詞,了解展示物品背后的故事。學生江賢康深有體會說:“參觀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后,走在小崗村的土地上,踩著沈書記的足跡,讓我明白了為人民服務,不是單單用語言來形容的,而是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的。腳踏實地為人民解決小事、急事、難事才是人民需要的。‘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fā)展 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吟誦這幅挽聯(lián),給我們帶來從未有過的震撼,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前輩為強國而辛苦奔跑的一生?,F(xiàn)在接力棒攥在我們手中,‘強國有我'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每一個青年學子肩負的責任!”
這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遴選的30位“大包干紀念館學生志愿講解員”第二次現(xiàn)場培訓,通過此次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強國使命感,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厚植了思想政治課育人的種子,推動了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特約通訊員:盛青廣 攝影:孫亞文 審核:張德化 楊仕勇 編輯: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