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由于與胃癌的親密關系,近年來可謂紅透了大江南北,由于其強烈的致癌性和易感性,很多人對它望而生畏。
發(fā)布于2017年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提出,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
胃炎: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淋巴細胞性胃炎等。其中,1%會轉(zhuǎn)變?yōu)槲赴?/p>
消化性潰瘍:Hp感染者中,大約15%~20%會患上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
腫瘤:約1%的Hp感染者會發(fā)生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消化不良:Hp感染者大約5%~10%會發(fā)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p>
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胃外疾病也可能與Hp感染相關。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缺鐵性貧血、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如維生素B12缺乏)、某些皮膚?。ㄈ缏允n麻疹、酒渣鼻、慢性濕疹等)、結(jié)腸腫瘤、膽結(jié)石、糖尿病、冠心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ㄈ缒X血管病、帕金森?。┑取?
可見,HP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壞透了”的致病菌!
而2019年4月發(fā)布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更是明確指出:
在胃癌高風險地區(qū)開展根除H.p 的基礎上,應逐步推廣H.p的廣泛根除以預防胃癌;
18-40歲之間根除,受益最大;60歲以后根除也能收益;
開展H.p 的規(guī)范根除不會帶來不良后果;
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腸型胃癌最為重要的手段;
在胃癌高發(fā)區(qū)人群中和普通社區(qū)人群中均推薦H.p"篩查和治療"策略。
說了這么多,事實上可以濃縮為一句話:
幽門螺桿菌(Hp)是胃病、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險因素,
Hp不是一種人體共生細菌,更不是一種益生菌,
是一種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
除非有抗衡因素,對所有Hp感染者均應予以根治。
那么,抗衡因素是什么?
是不是都要全民普查全民根除呢?
哪些患者不宜根除Hp呢?
一、什么是抗衡因素?
抗衡因素包括人群抗衡因素和個體抗衡因素兩大類:
1、人群抗衡因素:
在我國有14億人口,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HP,Hp感染基數(shù)大,即使根除Hp之后,雖然每年的再感染率不高(3%~5%),但是5~10年的疊加再感染發(fā)生率仍然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由于不規(guī)范用藥等多方面原因,我國Hp耐藥率越來越高,即便共識推薦的治療方案所包含的藥物越來越多,Hp根除率仍然逐步下降,同時耐藥菌在人群中進行傳播,進一步降低了Hp的根除率。
所以,專家們擔憂抗生素的廣泛耐藥、醫(yī)保資金濫用、不發(fā)達地區(qū)難以實現(xiàn)篩查等。
比如,假定一個人的檢查和治療費用約為:120元+300元=420元,如果一半人口篩查和治療,將是數(shù)千億的費用。
這可能是很多專家學者反對全民篩查的主要原因!
2、個體抗衡因素
簡單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A、年齡因素:兒童則因為年齡較小,依從性和耐受性較差,根除效果差,再感染率高,藥物不良反應相對成人較嚴重。造成兒童腸道菌群失調(diào)等。且Hp存在一定的自我清除率,同時兒童發(fā)生嚴重疾病的風險較小。大齡老人,則需要權(quán)衡根除的獲益。
B、疾病因素:因為大劑量抗生素及鉍劑的使用,可能會對肝腎功能帶來負擔,對于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白細胞下降等患者,需要注意,或延緩根除治療。
C、某些疾病:有人認為,HP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炎癥性腸病、肥胖、過敏性疾病、哮喘等胃外疾病的保護性因素。但這個擔憂并沒有被證實,值得商榷。
D、副反應:Hp根除治療所用藥物可導致一些不良反應,包括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引起的過敏反應,克拉霉素、四環(huán)素、甲硝唑等引起的肝腎毒性,以及鉍劑對腎功能造成的影響。而根除率較高的呋喃唑酮還會引發(fā)另外嚴重的不良反應——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E、腸道菌落:有人擔心,根除Hp治療涉及到的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對胃酸的抑制以及抗生素的使用都會影響胃腸道菌群。實際上,研究表明,一般根除治療8周以后,腸道菌群可自動恢復到治療之前的狀態(tài)。